微吼林彥廷:To B 拼的是短板,要不斷調整建立自己的護城河
2021/9/10 |
品牌技術 |
企業直播
7055
摘要
自 2010 年興起,企業直播順應云計算產業發展, 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:工具階段、“直播+”階段和“直播生態”階段。而這十一年,也正是中國企業級互動直播賽道開創者微吼從 0 到 1 的發展歷程。
企業直播呈非線性指數型增長
牛透社:微吼 2010 年成立,為什么會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做企業直播工具呢?是想改變什么?
林彥廷:2007年我第一次創業,做網絡協同辦公和視頻會議。三年時間主打兩款產品:一款是連接企業內部的視頻會議平臺,另一款衍生產品,是連接企業和外部客戶的產品。
我們發現,(在當時)中國企業的第一剛需是營銷獲客,在于連接企業和客戶之間,而并非企業內部提升效率節約成本。由于我們推出的企業外的研究產品非常受市場歡迎,所以在2010 年我們就成立微吼做企業級的互動視頻直播營銷云。
從大背景上來說,2010 年左右,我們看到更多的社會資源和關注投放在 To C 互聯網、泛娛樂、社交這一類的創業項目。但是我們判斷未來企業的 To B市場一定會來。
當人口紅利持續上漲時, To C 的所有賽道、行業蓬勃發展。但人口紅利必然有過去的一天,這帶來的是企業數字化轉型,要做精細化運營,原來粗放的流量思維不會再應用。所以,我們從十幾年前就關注企業級服務市場的賽道。
我們想改變企業的數字化營銷、精細化運營,為企業增長賦能。
牛透社:從微吼 2010 年成立到現在,外界的變化有哪些?比如行業環境、競爭格局、客戶需求等方面。
林彥廷:音視頻、互動視頻直播、云平臺這個賽道,經歷了三次變化。
2010 年時,還處于一個非常初級的地位,直播作為純工具存在,處于配角地位。企業會把它應用在什么場景呢?比如在線下舉辦一場峰會、論壇,在會議中心同時配合一個直播,讓沒有來到現場的人能夠做遠程的觸達。它是依附于現場物理營銷活動而存在。
到 2013 年,發生第一個拐點。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將直播作為一個主角,脫離線下,完全通過直播來獲客。
2017 年,進入直播+的階段。不再是通用的 SaaS 行業。在汽車、金融、旅游、教育等垂直行業都有垂直的直播產品。
直播+ 的能力,把底層能力通過 API、SDK 作為共享服務,同時,在上面建立組件工廠——微吼云工廠,它是業務邏輯的組件,可以迅速地為客戶進行私有化部署和個性化開發,和它的業務流程打通。
微吼既有 SaaS,又有 PaaS, 2017 年開始打造 PaaS。直播+場景,我們專注于數字化營銷和數字化培訓,推出不同場景的解決方案。
數據統計,2010 年到 2013 年,我們每天的直播僅 0.3 次,此時直播作為配角存在;2014 年,每天的直播達到了 300 次;2019 年,我們的直播量達到每天 3000 次;到了 2020 年,每天直播量達到 3 萬次,所以它是一個非線性的指數型增長。
2014 年被作為第一個時間拐點的原因,除了大家對直播認知越來越深刻,另外一個原因是 2014 年,4G 的基礎建設全部商用。
2020 年的疫情黑天鵝事件對所有企業服務和 SaaS 賽道的公司做了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,迅速地完成了從 0 到 1 的市場培育過程。企業現在意識到:數字化轉型,既緊急又重要。
如果說 2003 的非典推動中國 To C 互聯網的興起,2020 年的新冠則推動了To B 企業互聯網的興起。具體到直播領域,媒介變化從文字、圖片到視頻,成螺旋路線不斷升級。另外是媒介的數字化升級,打破了中間環節,直接和目標客戶進行連接。
美國最新的市場調研報告顯示,企業將直播定義為排名第一的、最有效的獲客手段和轉化手段。所以,直播在數字化營銷里符合媒介變化的這兩個螺旋曲線趨勢。同時,中國人口紅利和流量紅利達到轉折點,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應運而生。
Software 和 Service 齊飛才能實現 SaaS
牛透社:回歸初心,現在的您有什么變化?比如對行業、產品等方面的認知和思考。
林彥廷:微吼開創了中國企業直播賽道,11年后又重新定義企業直播賽道,做企業級互動視頻云。
在最初,我們憑借自己的專業方法論預測風向。在 11 年前剛開始做這件事,很多想法、產品的落地、完整的迭代規劃,更多要依靠自己的觀察,包括對美國市場的調研,以及對中國市場的甲方客戶觀察和調研。但在這個過程中,通用化需求 、個性化需求、對未來的預判這三個輪子也在不斷變化——
在最開始的時候,對未來預判占比重比較大。但是當真正投放到市場,隨著客戶越來越多地使用產品,個性化需求就可以提煉出來作為通用化需求,這三個輪子不斷地循環罔替,來推動產品迭代。
從我們創業的初心來說,我們在 11 年前確定的方向自始至終沒有變化,一步一個腳印在往這個方向前進。但是在具體的行業,我們對各個行業客戶和對 SaaS 這種模式的理解上,是在逐漸加深。
我們之所以在 2017 年就開始做 PaaS ,是因為 SaaS 可以滿足中小型客戶需求,PaaS 能幫助我們滿足中大型企業的需求。中大型客戶,特別是超大型客戶,需要個性化、私有化部署,需要混合云部署,并與它的業務中臺進行對接,這些都是要基于 PaaS 的能力來建設。
當然,對于 SaaS 中兩個“S”的理解也尤為重要。Software 和 Service 的地位是一樣的,兩翼齊飛才能實現 SaaS。所以,我們既要重視軟件和產品,又要注重解決方案和服務能力。而服務能力來自于我們的客戶,特別是各個行業的頭部客戶。這需要我們去了解他們,能夠和他們一起去探討這個行業的動態和未來的頂級設計、頂層架構,和他們共同成長。這是我們整個演進的軌跡。
牛透社:在您看來 ,微吼改變了誰?改變了什么?
林彥廷:這是大時代應運而生的細分賽道,微吼作為企業級直播云這個市場的開山者,我們希望為企業增長而賦能。我們和客戶共同連續改變的是中國企業的數字化營銷和數字化培訓,改變了他們的運營方式。
以數據化營銷為例,我們改變了企業的獲客方式。原先企業通過公域流量去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,這種方式轉化率非常低。我們其實是幫助企業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,從公域流量引流進來,所以它的整個營銷獲客和轉化的模式,改變了企業的生意模式和增長模式。
因為流量紅利消失后,大家從流量思維轉化成數據思維。而二者區別是什么呢?流量思維是拿著費用去投放,考量投資回報率,討論銷售漏斗。
現在所有的數據都是公司最重要、最核心的資產。盡管 99% 在此次投放觸達上,沒有成為你的有效客戶,但它依然是重要資產。你需要用數字化營銷手段不斷去梳理這 99% 的客戶,不斷觸達,形成從長期線索到客戶的轉化。對于老客戶,也需要用數字化營銷手段轉化成復購和增購。
我們稱之為“蝴蝶模型”,左翅膀是通過獲客、營銷、轉化建立這種互動營銷的玩法來提升轉化率。
但是因為我們服務的客戶絕大部分是 B2B,B2大C ,客單價高,解決問題復雜,不可能在直播當中形成銷售閉環。那右邊的翅膀就需要分析能力,這里面有 AI 和大數據分析的能力,能夠幫助企業區分所有進來的流量過往的歷史、直播平臺行為路徑的分析和人的社交鏈的關系,讓企業更好做到數據的用戶分析運營和分級管理,引流到直播間去做多次的觸達。
To B 拼的是短板
牛透社:您對這一路同行的人有什么想說的話。
林彥廷:對于企業服務廠商來說,目前身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代,面臨著這個賽道的爆發期,大家都有機會。我們十幾年前看到 To C 互聯網興起,今天會在 To B 這個賽道上進行復制。如果我們再把眼界向外看美國整個行業的變化,也看到同樣的發展軌跡。美國企業服務市場、云的市場,比中國至少要提前 10 年。
而即使在今天的美國,整個 SaaS賽道依然保持著每年的高速增長,以 Salesforce 為代表的 SaaS 行業增長遠超 facebook、谷歌、亞馬遜等傳統科技公司。由此可以推斷,未來中國至少有 10 年發展時間,中國的創業者站在一個非常好的位置。
另外,我們可以看美國的 To B 的發展規律。也有人口紅利和流量紅利。二戰結束,美國嬰兒潮帶來的人口勞動力紅利,基本在 2000 年退出工作舞臺。而美國的 SaaS 公司基本是在 2000 年初開始,所以人口紅利下降,SaaS 興起,這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規律。
處于這樣的歷史階段,大的風口沒問題,創業者在這個賽道需要深度思考你的產品有沒有行業場景屬性,是否具有深度護城河和壁壘,還是一個純工具屬性。
此外,要思考自身定位,到底是服務中小型企業客戶還是大型客戶?還是你可以中小型和超大型客戶都做?具體要怎么做?你對 SaaS 中第二個“S“的理解是什么?SaaS 和 PaaS 的關系是什么?
我認為,對于 SaaS 的理解只有一條路,沒有多項選擇。只不過在認知的過程中不斷的在企業內部進行調整,去改革,去創新,去往認定的方向走,因為這些方向都需要創始人有極大的勇氣,在公司內部投入、布局上,組織結構和戰略方向的調整上,做大量工作,當然這也是 To B 這個行業賽道天生具備的優勢,就是護城河足夠復雜。
我們一直在說,To B 拼的是短板,To C 拼的是長板。
To C 的業務,你只要有一項做的最長,非常很容易實現每年三五倍的增長。
但是 To B 并不適用。To B 整個鏈條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,不能有任何一個明顯的短板。從品牌、銷售能力、產品能力、解決方案能力、技術能力,甚至技術支持運營的能力,都不能有明顯的短板。但同時它是一個護城河,不斷去調整方向,提升你公司的這些短板能力,這是為什么 To B 的服務公司發展都很慢。
以 ZOOM 為例,它用了 8 年才上市,所以在中國的這個賽道,我們認為做企業服務至少需要 8~10 年,才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行業壁壘和市場上的品牌地位。
熱門文章
熱門標簽
企業直播
更多干貨資源
掃碼獲取更多SOP資料包及1v1答疑支持
用微吼開啟數字化營銷
3000萬場數字化活動經驗積累,助力企業實現高效獲客轉化